作者🧚🏽♀️:杜文静 吴海珍 摄影🙋🏼♀️:王文钦
2019年7月11日上午,由吴海珍教授主持的天目山野外实习动员会在杏悦2娱乐奉贤校区实验七楼召开,拉开了此次野外实习的序幕。在动员大会上,生物科学专业责任教授张惠展老师对全体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寄予厚望:不仅要从微观的分子、细胞上探寻生命机理💅🏿,还要能够对生命过程有宏观上的整体认知,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科研态度与情怀。承载着老师们的殷殷期盼,生科18级踏上了“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旅程。
7月13日下午🚒,师生们共同参观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天目山分馆🙄😡,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的赵明水工程师为大家介绍了天目山的基本生态情况以及珍稀物种资源🤙🏽。万事俱备,各项考察便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了。

细察草木纹理,聆听花开之声。为帮助同学们巩固植物学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植物及其环境多样性,掌握植物群落分布规律及其特征与结构,植物组的廖嵘、李春秀和辛秀娟三位老师既带领同学们感受天目山植被所打造出来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之山林美景,又细致讲解了各植物的名称、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及其分布,指导同学们完成植物标本的采集🛀🏽、固定、压制、烘干与整理。整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细心、严谨、独立思考的实验习惯,更激发了大家研究植物生理、倾听草木心声的热情。
研究禽鸟生境,远眺振翅风姿🍴。晨光熹微,山峦刚刚睁开雾气缭绕的眼睛,山林里早已有“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观鸟组的杨志栋和高淑红两位老师带领同学们背着望远镜,踏上了清晨铺满薄雾的山路🏜,去观察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蓝羽艳丽,静伫枝头的三宝鸟;尾若赤焰,衔水而过的红尾水鸲;头挤巢口👰🏼♂️,嗷嗷待哺的烟腹毛脚燕😳;群起而飞,橙黄交错的灰喉山椒鸟……一一进入我们的视野。归时,同学们已熟知三十余种鸟类的名字🏨、特征🥄🙅🏻、叫声及生活习性💴,同时对观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情此景,正所谓“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珍视渺小昆虫,感触生命律动。昆虫组出发前夕🕵🏼,同学们已在周勉和潘江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灯诱法捕到了许多昆虫,翌日走入山林,更是收获颇丰。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了捕虫网、毒瓶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系统学习了昆虫标本的浸泡、针插、展翅🛀、定型等一系列制作方法及流程,培养了细心与耐心,懂得了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和解决问题🧎♀️。
亲涉山谷溪水🔊,辨识青石碧衣🤽🏽🧧。从月亮桥村河,到人工湖,再到天目山的天然小池塘,同学们在范建华老师的指导下用取样器一一取样调查,涉水观察和采集肉眼可见的水生动物。从土壤中冒出来的白蘑菇,到枯木上腐生的各色木耳🧏🏽♂️,再到密布于石头和树皮上的青苔💗、地衣🏌🏿♀️,肖婧凡老师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各种真菌的名称、特征及其生长条件。最后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了各种藻类及浮游生物👨🦯➡️。水里的世界亦是一片新奇而迷人的天地。
勇攀仙人顶峰🧎,磨砺青春意志。除了科学考察,在实习的最后一天🧖🏿🟪,生科18级的师生们携手登上海拔1506米的天目山仙人顶。在湿滑、泥泞🐣🌮、陡峭的山路上🦔,所有师生互相帮扶、互相鼓励☆、团结友爱,既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成长的体现。期间不断增强的集体凝聚力,必定让生科18级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团结奋进💂🏻♀️、勇攀高峰!

为期一周的生物科学专业第一次野外实习完美落幕👯,其间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而又让更多人有所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想要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必先要亲近自然𓀏、感悟生命🧒,才能涵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精神品质,才能深度思考,才终有所得。